第一读书

第四十二章 何谓大局

8个月前 作者:是老人

药王谷要闭谷,江湖中有不少大夫是出自药王谷或者和药王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,现在却说要闭谷。

整个江湖都炸开了,俱皆通过自己的方式联系药王谷的人,不敢相信药王谷的消息。

医心毒手亲自通过江湖上的朋友证实了,药王谷接下来要闭谷。

除了必须的偶尔采集药物的行为,普通弟子不得干涉江湖和朝廷中事,药王谷也不会对外售卖任何药物毒物,所有药王谷的大夫,都要闭关。

这又何苦,董青禾叹气,都是她连累了所有人。

对此,所有人倒吸冷气,药王谷这是遇上什么大事了?

徒弟在卖镇派之宝,师傅宣布把整个门派都变成真正的世外人物。

虽说论武力药王谷不是最顶尖的,但武林中绝大部分高手对于他们都是一呼百应,应该不会是敌人的原因。

医心毒手认为,天下大事,往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,虽说三十多面前夏国打退了汗国、俞国、东升的联手进攻,并不代表他们就不会来侵犯了,也不代表如今夏国还有这个能力。

事实上,经过他们的分析,就在不久,几年之内,双方必定会有一场硬仗,夏国肥沃的土地,已经被觊觎很多年了。

夏国得天独厚,自然是不愿意打仗的,但别的国家愿意啊,尤其是汗国和夏国时常有摩擦。

三十多年前,太上先帝还在位,还镇得住大局,没有真正的礼崩乐坏。

如今,先帝将大权都交给了其他的大臣,皇帝自身难保,怎么能指望他掌控大局。

偏生董青禾是药王谷少谷主,一旦事败,被其他人知道了,药王谷难辞其咎。

更何况董青禾是必然要插手这些事的。药王谷也是必然要插手的。

就像当年董家插手战事一样,如今董家若是再这样,药王谷即便想要撇清也是不能的,还不如早早有所准备。

药王谷在半个月后在太京城售卖《药王经》,最低价格八百万两白银,价高者得。

这已经是突破了夏国有史以来小件商品售卖的顶峰了。

绝大部分家族举族之力都没有这么多,这还是底价,到时候也不知会出现什么价格。

西临阁已经快被递来的帖子淹没了,药王谷彻底出名了,所有人都想看看药菩萨到底长什么样。

这边全都拒绝了,董家那边,却来了一家不能拒绝的人。

韩珍自是派人来告诉她,带上医药箱,一起出发。

要知道韩珍可不是什么多悲天悯人的人,她居然要去,想来这个人和董府有很大关系。

出了府门,问清楚情况,董青禾直接骑马过去,一骑绝尘,留下韩珍坐在后面马车上,倒也没什么心思,只是催促出发。

这一次的病人,是孙岳的儿子。

三十多年前,是孙岳大将军一力拖住了俞国,支撑到最后俞国退兵的。

当时孙家所有人都上了一场,举全族之力同俞国相抗衡,孙家当时的嫡长子孙伦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。

董孙两家关系向来很好,孙岳老将军当年之所以掌握西南大局,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董家在使劲。

孙伦和董城朔也是认识的,经常在一起喝茶,聊聊军国大小事。

孙将军和董城朔其实是忘年交,孙伦年龄和董千未相当,如今也着实是老了。

整个孙府异常安静,所有人都像锯了嘴的葫芦,没有半句多言或不妥的行为。

孙家这一代总共有三房人,都聚集在孙伦住的院子,生怕孙伦有什么事情。

董青禾见到孙伦时,有些吃惊,她的眼光何等高,一下子就看出来了,孙伦这是没救了,他的生命之火已经快熄了,身体机能已经到一定程度了,再这样下去,也不能撑多久。

“孙将军。”把过脉,董青禾开口,想尽量捡好听的事情说,“孙将军的身体有些不足,可以先养养。”

孙伦躺在床上,很瘦,头顶头发花白,面容枯瘦,被病痛折磨的,就连牙齿都没剩几颗了。适才他差点就去了,一直忍着,让自己保持清醒。

“不用安慰我。”孙伦笑了笑,脸色惨白,摇了摇头:“我的身体自己最了解,撑不下去了。”

“老将军——”

“只是我的孙儿还未到,还在路上。”孙伦此刻一直做的事,都是为了拖时间,等着他最为得意的孙子回来,他有很重要的事情要亲自嘱托。

董青禾以前是做过这种事的,这次虽说病人身份特殊了点,也不外乎如事。

这边,韩珍也到了,因为担心,也是跟着人就来了院子。

孙家的人和董青禾分别说明情况,她也算是明白了孙伦在做什么。

“辛苦了。”韩珍也是感慨万千,孙伦这次,恐怕这次真的过不了。

偏偏孙家的人一直在捧她,围着她转,也不顾忌那么多,就怕她不记得自己。

她也总算是明白孙伦为何指定要孙子回来了,孙家的人根本撑不死门面,不能撑起孙家。

只有他的那位孙子,还能撑起这个大家族。

这权利,他是会略过儿子,直接传给孙子。

用内力温和地在孙伦体内过了一遍,简单梳理经脉结构,又留下了药方。

至少七八天还可以撑,多了,就有些回天乏术了。

离开了孙家,董青禾被拉上马车。

“我会让顺安堂派一位神医过来这几天在孙府守着,你不用太担心。”

见她脸色不好,韩珍以为董青禾太担心了,这孩子脾气和她父亲一样,就是念旧情。

“娘,我不是在担心这件事,我对医术有信心。”董青禾笑了笑,她才不会做没把握的事。

“这孙家也是名门,当年曾经听父亲说过,孙家的策略能让他们把手里的军队最大保留下来。”董青禾陷入了回忆,小时候,父亲是这么说过一件事。

“便是隔了一代培养人才么。老将军和将军都是于国于民有大功劳的人,他们的儿辈韬光养晦,不能露出锋芒,才能让人放心,这家人不会逃出掌控,孙子辈再出一个经天纬地之才,也可以撑起大局,虽说是独木,但总归会留下孙家的人马。”

董青禾悠悠地道:“这便是朝廷么,又有谁问过儿辈的人,真的愿意被养残吗?”

因为大局,他们从小被限制上战场,没法子得到士兵的认同,自然也就没法子掌控权力,只能依靠家里的关系,谋几个不大不小的闲差。(未完待续。)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