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读书

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势所趋

8个月前 作者:金色商秋

李秋瑾沉默了半响,深吸了一口气才道:“他看见了一尊青铜雕塑”

老爷子拿出手机,翻到相册后递给方诚。

方诚接过一看,发现照片中是一尊青铜夜叉雕塑,那尊夜叉面目狰狞可怖,满嘴獠牙,看起来十分的诡异。

“土里出来的东西?”

李秋瑾点头确认“没错,是土里的东西,不过是有主之物。”

“它的主人是谁?”

“周诺”李秋瑾说出了一个有些陌生的名字。

见方诚听到这个名字并没有太多的反响,老爷子继而向他介绍道“周诺曾经是王老的得力干将,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叛出了春秋,开始亡命天涯。但早在二十年前,他便在京城布下大局,等待有朝一日能够掌控整个华夏……”

“全京城一共有多少尊这种雕塑?”方诚没有兴趣听他讲故事,直接打断道。

“我们发现的就有三十六尊,至于其他地方,应该不下一千。”李秋瑾想起那段风声鹤唳的时间便有些心悸。

如果当初下面的几个孩子多长点心,也许李家就不会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。

正所谓宁杀错,不放过。

所有接触过夜叉雕塑的人员,几乎都遭遇了一场大清洗,如果他不是靠着夏先念的旧情,早已埋骨荒野,做了杂草的养料。

“你手里还留下了几尊?”方诚忽然问道,直觉告诉他李秋瑾不是一个坐以待毙之人。

果然,老头子沉默不语算是认同了这种说法。

“有什么用处,能拿来我看看?”

“你跟我来吧”李秋瑾也看出来方诚确实是想帮他解谜。

老爷子起身往后院走去,方诚紧随其后。

偌大的李宅看起来空荡荡的,冷冷清清,好不凄凉。

李秋瑾带着他来到一间储藏室门前,方诚大步上前推门而入。

储藏室颇为空旷,稀稀落落地摆放着几张桌子和一张旧衣厨。

方诚推开衣厨,果然发现了狭小的地窖入口。

他瞬间出现在地窖之中,顿时感觉到空气中的浑浊,有一种奇特的臭油味。

六尊夜叉雕塑摆放在地窖的一角,用厚厚的油布蒙着,看起来颇像是酒坛子。

李秋瑾好不容易才掀开地窖上的顶盖,沿着水泥阶梯往下走。

“还是活的”陈彦青开口提醒道。

方诚默然,上前一步掀开了厚厚的油布,让几尊雕塑暴露在空气之中。

雕塑表面很快便长出一层薄薄的黑锈,也不知道之前用了什么试剂处理过,刚刚暴露在空气中便产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。

“真是脆弱”方诚伸手摸了摸雕塑,竟然发现这些夜叉已经开始风化了。

“我们偶然中发现每一尊雕塑都有活死人生白骨的功效……于是便动了其它的心思。”李秋瑾远远地站在一旁观望着,止步不前。

他对于这些青铜雕塑是又爱又恨,它们曾经带给李家无限的希望,随之而来的却是无尽的灾难。

“你留着也没什么用处,不如都送我好了”方诚打算把这些小玩意带回去研究一番,因为陈彦青似乎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。

“都带走吧”李秋瑾是眼不见心为静。

方诚点头致谢之后,随手将几尊夜叉收入了随身压缩空间之中。

李秋瑾瞠目结舌地看着这六尊数百斤的庞然大物消失不见,对于方诚的评价又高了几个层次。

……

“方师,这些夜叉罗刹是从何而来?”孙少安见房间里多了几尊青铜雕塑,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以他的眼界,自然看得出这些夜叉来历非同凡响。

“别人送的”方诚不以为意道。

反正用压缩空间隔离之后,这些夜叉再厉害也无法影响到旁人,让普通人产生幻觉。

“它们好像不是我华夏出产的东西?”孙少安对于历代的古玩都颇有研究。很快便发现这些雕塑的做工十分的奇特。

“应该是罗兰古国时期的殉葬品,他们生前都曾是以一敌百的军中勇士。”方诚是根据他们的历史年份来判断的。

“想不到世间竟有如此残忍的道门真人”孙少安颇为感慨。

唯有得道真人,以惊天大道术,才能让他们永葆生命活力,以活死人的身份从数千年前苟延残喘至今。

“长生之术,自古以来便是得道之人最大的妄念,即便是祭祀一座城市或者血海漂橹又如何。”方诚却是有些鄙夷这种做法。

众观华夏数千年历史,王侯将相有多少人奢求长生,无所不用其极而不得,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下场。

“少安,你要记住,长生虽好莫要误入歧途。”

“方师教诲,弟子莫不敢忘”孙少安立即表忠心道,以为方诚是觉得他最近有些懈怠了,万象真气进展几乎停滞。

方诚摇头失笑:“好啦,你先去处理‘万象’之事吧。”

随着“万象”组织的建立,原来春秋下属的特别行动组遇到了巨大的冲击,八层的组员都被吸纳进了“万象”,特别行动组几乎名存实亡。

王惊羽与顾家明更是有苦难言,好苗子都被方诚挑走了,他们一时半会也找不到换岗人员,许多事情上竟有些施展不开手脚。

等到孙少安出门之后,方诚将自己放空,平躺在沙发上,仰望着天花板。

春秋、万象、国家。

“万象”成立之后,方诚算是初步掌控了其中的局面,目前而言“万象”虽然属于“春秋”管辖,但想来其他五个人也不敢插手其中,迟早会变成他的一言堂。

这是阳谋,是大势,无人可挡。

接下来就是在“万象”之中推广《万象真经》,虽然如今天地灵气不足,但作为超能力者,想必本身就与凡人不同,更容易入门一些。

或许还应该找个人来解读复杂深奥的经文,让整部经书更简单易懂些?

古时传道不易,在于文化普及,识字的向道之人毕竟只是少数。

当今时代大概是最好的时代,基础教育普及,文盲率降低至4%,而且手机和个人电脑的普及,让信息交流变得更加的快捷。

歌曲的流行程度更盛于文字,方诚已经考虑着是否找几个华夏风的歌手为《万象真经》谱曲。

佛教的传承,便是依托着日常诵经的方式才渐渐深入信众之心,万象真经也未必不能如此。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