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读书

第十二章 冯家往事

8个月前 作者:天尽之湖

太极宫,取龙虎合一阴阳交汇之意,代表了大唐所有权利汇于一身的最高存在——皇权。这座宫殿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,拥有悠久的历史,始建于前朝开皇二年。原来称为大兴宫,先帝睿宗时改名为太极宫。

太极宫是大唐帝都长安著名的宫殿群,有殿、阁、亭、馆三四十所。加上所属的东宫,还另有殿阁宫院二十多所。太极宫整体建筑风格富丽堂皇,有很多著名的宫殿,比如太极殿、两仪殿、承庆殿、武德殿、甘露殿、凌烟阁等等。

其中,两仪殿位于太极宫内廷,是皇帝与重要勋贵商谈国事之处,只有极少数的大臣可以获准入内。在此处,君臣之间举止都较为随便,现任皇帝李隆基尤为喜欢在这里接见信任的重臣,以示君臣亲近。

如果说长安是大唐的一颗璀璨的明珠,那么太极宫就是这颗明珠的核心所在。太极宫重要的宫殿,乃是举行早朝的太极殿。在太极殿的东侧设有门下内省、宏文馆、史馆,西侧设有中书内省、舍人院,为宰相和皇帝近臣办公的处所。

东土大陆,大唐威压诸夷,立国已有一千九百多年。自从玄奘法师西游返唐后,修行之法开始在大唐民间流行起来。当时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就是在太极殿颁布了新历之法“唐历纪元”,从此沿用至今。而今年算起来,正是唐历1862年。

在大唐民间,有许许多多关于太极宫的传说。无论是文人笔下的乐府、骈文,还是艺人口中的传奇、话本,太极宫这三个字就代表了大唐的最高权威。高祖、太宗在这里君临天下,中宗、睿宗在这里拨乱反正,大唐所有政令皆由此地发出。总之,太极宫在大唐臣民心中,拥有着不容取代的重要地位。

从承天门进入后,李阎浮随着父亲李思泉行走在太极宫的步道上,沿路把守的金吾卫士兵看到李思泉出现,纷纷在胸前行着军礼,以示对大唐国师的尊重。李思泉也不说话,就这么带着李阎浮一路往两仪殿方向走去。

李阎浮观察着站岗的金吾卫士卒,其中大多数都有凡人武者的水准。而几个领头的旅帅,也都是通心明体期的修士。一位正带队巡逻的将军,则至少是引气筑基初期的修为。这负责宫禁安全的金吾卫在“剑圣”裴旻地调教下,隐约有了那么几分强军的气息。坊间传闻所说的“绣花枕头一包草”,看来纯粹是谣传。

这太极宫中隐藏了两尊镇压国运的镇国法宝“黄道游仪”和“水运浑天仪”,由太史局夏官正张遂主持铸造,借四大人仙老祖的法力在皇宫内布下了“菩提胎藏曼荼罗大阵”和“金刚胎藏曼荼罗大阵”。前者禁用一切法力神通,后者禁用一切武艺神通。

两尊镇国法宝由皇帝李隆基亲自掌控,在两阵范围内没有他的允许,谁也不能轻易动武。因此在这皇宫大内,任你修为通天也难敌一涌而上的金吾卫大军。

自从进入太极宫后,李阎浮全身真气就被封锁了大半,剩下一小部分也无法正常使用。只论凡人武技的话,一般的金吾卫肯定不是他的对手。要知道李阎浮十二岁之前,都在苦练凡人剑法。不过老话说的好,蚁多也能咬死象,金吾卫的数量要是多了,他也招教不住。

这样的皇宫大内才正常,这可不是话本小说里高打高走的侠客们能随意闯入的地方,这里是大唐权力的中心,文武大臣们处理朝政的场所。

就这么一路沿着曲折蜿蜒的走廊,李阎浮父子二人走到了两仪殿前。殿外是一块不大不小的广场,一队金吾卫远远的在广场上巡逻着。殿前原本应该站着两名金吾卫士卒负责把守,现在已经全部换为身穿黑衣的丽竞门修士。可以看得出来,皇帝李隆基对今天与李阎浮的会面十分重视。

李思泉让人前往殿内通禀,一会功夫一位面白无须身形挺拔的中年宦官从两仪殿内迎了出来。这位可不是一般人,而是权倾一时的内廷总管,世人称之为“大唐内相”的高力士。李隆基的诸多王子公主们,见到高力士都要尊称一声“阿翁”。

坊间对其评价两极分化,世家门阀有人骂他阉人干政,也有人骂他贪得无厌。与这些谩骂相反的是,百姓们反而夸他忠心耿耿,不骄不谀。当然这些都不重要,要说这大唐朝野,有谁是真正“简在帝心”,那只有这位高公公了。

高力士本名冯元一,乃是大唐名将冯盎的后人。岭南冯氏从前朝大隋开始,世代忠良名将辈出。冯氏高祖的夫人,“巾帼红颜”冼英率领岭南民众归附大隋,被当时的朝廷封为谯国夫人。冼英之孙冯盎多次平定岭南各部叛乱,得到太宗皇帝李世民夸赞,赐号“多谋善战”。

四十八年前,冯盎之孙,高力士之父冯君衡袭封潘州刺史,当时的大唐内忧外患,代表皇权正统的李家子弟不是被杀就是被贬。朝政被太原武氏的后人武媚娘把持,甚至改国号为“周”。冯君衡因此闷闷不乐,每每酒后多有一些牢骚之言。他总以为自己身在岭南,天高皇帝远,不怕因言获罪。

有时候,在这个世界上不怕你自己找麻烦,就怕麻烦找上你。武周时期的御史台不像现在是儒家的势力范围,当时掌控御史台的是一群欺上媚下的奸佞小人。来俊臣和万国俊两人在御史台内一手遮天,制造了无数冤假错案。

在那个特殊的时期,密匦制度很是流行。所谓的密匦,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方盒,东南西北一共设立了四个,颜色各有不同。

东面叫延恩匦,可以投匦自荐其才,符合朝廷的要求则得以录用;南面叫招谏匦,百姓可以将自己对时政的意见书写成文,投入匦中,朝廷会视情况而采纳;西面叫伸冤匦,凡有冤情者可以投书入匦,朝廷会酢情处理;北面的叫通玄匦,百姓想表达对女皇爱戴之情,可以进赋献颂。

女皇武则天的理想很丰满,可惜现实却很骨感。东南西北四匦之中,收到的投书大多是告发异己的告密信。数不清的冤假错案,就是由这四匦之中小小的一份投书引发的。

这天,有人在招谏匦中投书,告发岭南流放人员谋反。而当时流传岭南的人,确实有不少心怀李唐的忠义之辈。冯君衡和岭南冯氏对这些人也多有照顾,不时接济一番,让他们得以温饱。

武则天在收到这封匿名投书后,派遣心腹万国俊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岭南查问。万国俊一心想着讨好女皇借机上位,到了岭南之后根本不查案,也不提审。他召集全部流放人员,假传女皇圣旨让他们自尽。

流放人员呼喊着不服罪,当时就在现场的岭南大小官员,只有潘州刺史冯君衡站出来为流放人员喊冤。万国俊一看,这还了得。你小小一个刺史就敢挡我的路,我还正愁没有在职官员牵连入内呢!你这是自己往我刀口上撞啊!

万国俊二话不说,当场将冯君衡拿下。先是将所有流放人员全部斩首,然后伪造了岭南冯氏和流放人员勾结谋反的罪状,上报给了女皇武则天。女皇龙颜大悦,对万国俊是越发的欣赏起来,将其提升朝散大夫、侍御史。而岭南冯氏上下百来口则全部问斩,偌大一个忠良世家就被万国俊这个小人搞得家破人亡。

冯元一当时只是一个年方六岁的稚童,在父母的保护下独自逃往深山躲避,正好遇到了正在岭南游历的李思泉。李思泉听闻此事,是怒发冲冠,但受限于岐山派门派戒律,不得干涉朝政走向。

李思泉一面救下了冯元一,一面暗中将几位逃往他处的冯家子弟送入川中,交由风鉴派秘密保护。在征得了冯元一自己同意后,李思泉将他送入宫中,由自己的忘年之交,“大内第一高手”宦官高延福抚养。

冯元一就此认了高延福为养父,改名高力士。高延福虽然修为已达炼神还真期,但身为宦官的他膝下无子,看到他人能享天伦之乐很是羡慕。现在终于如愿以偿,对高力士他是十分的疼爱。琴棋书画骑射武艺,只要高力士想学他都倾其所有毫不藏私。

高延福也是从小就入宫为宦,成年后当任梁王武三思府中的内院管事。因为修为高深被梁王送给女皇武则天,负责贴身保护女皇。高延福有那么几分“身在曹营心在汉”的意思,暗中牵挂着李唐皇室。

高力士在他的培养下逐渐成才,而当时年少的李隆基聪颖之像也渐渐展露。为了防止李隆基被武氏一族暗中杀害,高延福略施手段,将高力士派到李隆基身边。高延福对女皇声称此举乃是监视李隆基,其实是暗中给予保护。

高力士对李隆基是倾心侍奉,两人相交于危难之时,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。很多时候,李隆基不方便出面办的事,都是高力士代为安排。神龙政变后,中宗李显即位。李显受过武氏的迫害,导致为人处世都懦弱无能。偏偏他的老婆和女儿都不是省油的灯,于是朝政大权慢慢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。

当时的朝局之乱,不亚于武周时期。从龙功臣宰相张柬之,被韦皇后罢免并将其驱逐出长安城。太子李重俊在韦皇后逼迫下,发动兵变攻打宫城,因士卒倒戈而失败。官方说法是,李重俊在逃往终南山的途中,被迷途知返的部下杀死。

在这样的朝局下,李隆基为图自保,决定暗中召集英勇之士,在皇帝的亲军万骑中发展势力。李仙凫、葛福顺、陈玄礼等军官聚集在李隆基麾下,为了让李隆基避嫌,当时众人之间的消息传递,都是由高力士出面进行的。

唐历1841年,也就是二十一年前的夜晚,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李隆基毅然决定发动政变,铲除把持朝政的“韦后集团”。大唐四大人仙老祖所在的门派都有严格的戒律约束,门派弟子不得干预朝政决策和皇储废立。

因此,四大门派负责护卫长安城的力量都会在李隆基面前保持中立,唯一的敌手就是京兆韦氏的炼神还真期高手,韦皇后嫡亲兄长,太一元炁榜封号“剑出无回”的高手——吏部侍郎韦宏育。

当夜,长安城的天空下着小雨。高力士手持横刀在朱雀大街上拦住了韦宏育的车架。根据当时目睹了这场决斗的江湖人氏所述,朱雀大街上是剑气纵横刀气冲天,漫天小雨都被这剑气和刀气的交锋割裂。总之,最后活下来的是身受重伤的高力士。“剑出无回”这个封号,至此再也没有出现在太一元炁榜上过。

正是因为高力士拦住了韦皇后的救命稻草,葛福顺得以顺利突袭羽林营,诛杀韦后党羽,策反了羽林军,攻入玄德门。而李仙凫亦才能从容引兵攻入白兽门,于三更跟葛福顺会师于凌烟阁。

之后,李隆基和陈玄礼引兵进入内宫,守卫内宫的武士纷纷倒戈响应,韦后逃入飞骑营反被斩首。这一切的一切,才那么顺理成章。第二天,李隆基就被改封为平王,兼殿中监,同中书门下三品、兼押左右万骑。在睿宗李旦重新即位后,李隆基又得以顺利成为太子。

李隆基和高力士的君臣情谊,是建立在一次次共同出生入死的基础上的,所以在高力士心中无论世人说什么,都不重要。

回到眼前,高力士从两仪殿走出,面对李思泉就是躬身一礼:“见过国师。”

李思泉双手将他扶起,说道:“每次都这么客气,老夫都不好意思了!”

“国师当得这一礼。”高力士的声音不像一般宦官那么尖细,他起身后看向了李阎浮说道,“这位就是名满海西的李晨曦,李贤弟吧。”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