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读书

1786.第1786章 听书

8个月前 作者:景福

顾倾城疑惑的道:“柳千言是谁?”

“这你都不知道?”那人露出几分看乡巴佬的神色,原地踏步,“看你们也不似头一次进城的模样怎得连柳千言都没听说过?柳先生是我们这一代最有名的说书先生,他说书从来都不用背话本子,更加不用打腹稿,一张嘴上下五千年……”

萧凤梧松开手,“既然你这般着急,赶紧去吧。”

那人立刻飞奔而去。

萧凤梧便和顾倾城商量,“咱们也去听书?”

顾倾城本来不爱这个热闹,但是既然出来了,就应该领略一下京城的特色,并不是每次出来都要去那几个固定的地点,于是点头应允:“好。”

两人随着人流来到了一家茶馆门前,抬头一看,门匾上大书四字“柳记茶寮”,门口也挤得满满的,根本就进不去了,耳中听到清脆的惊堂木响声,一个清亮的嗓音道:“列位客官,大家请安静,今日柳某便给大家讲一讲当今的宏图霸业!”

底下响起一阵响亮的掌声。

萧凤梧左右看了看,因为这柳记茶寮太过火爆,周围的店铺相应的便有些冷清了,于是拉着顾倾城上了隔壁的小酒馆,找了一个与柳记茶寮只有一墙之隔的雅间坐下。

顾倾城就不明白了,“虽然只是一墙之隔,可是我们根本就听不到隔壁的动静啊!”

萧凤梧神神秘秘一笑,“你别急啊,看我的。”说着伸出手掌拿雪白的手帕把手裹好,便在墙壁上画了个“口”字,他手掌斜斜向内,像切豆腐一般,在墙壁上切出来一个内窄外宽的喇叭口,如此一来,隔壁的说书声清晰地传了过来,可他们的声音若是传过去,却并不明显。

萧凤梧把手中切下来的整整齐齐的砖头放在了地上,预备走的时候再原样安回去。

顾倾城脸上满是吃惊,没想到萧凤梧的内功竟然已经到了这般出神入化的境界。

萧凤梧微微一笑,解开手帕,去屋角的水盆里洗了手,回来坐下,和顾倾城一边品茶,一边听书。

那边说书的柳千言正说到:“当今陛下自幼胸有大志,奈何当时皇子纷争不断,不得不韬光养晦,后来先帝派陛下出去征战,陛下才得以一展奇才!

“众人皆说,陛下登上皇位乃是顺应天时,可是在下却知道,他实在是个窃居皇位的大奸大恶之徒!”

他先扬后抑,前后反差实在是太大,满屋子的听者全都呆住了。

顾倾城也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,望着萧凤梧。

萧凤梧勾了勾唇,轻轻说道:“看来我们还真是不虚此行啊!只不过,今天我们的清静算是不翼而飞了!”

他打了个暗号,示意所有人不得轻举妄动。

柳千言口角泛着白沫,滔滔不绝,义愤填膺,把萧凤梧说成了一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,弑父弑兄的大奸大恶之徒,便是和顾倾城的婚姻也被说成是“杀兄夺嫂”。

顾倾城越听脸色越是难看,“此人怎能这般颠倒黑白?”

萧凤梧却一点也不生气,“若没有点胆量,他也不敢这么说。若不是他背后有人支持,便是此人是个狂生,误入歧途的狂生。”

“抗旨不遵,无父无君,其罪一也;欺瞒军务,任意升降,其罪二也;谎报军费,挪用军款,其罪三也;私交敌国,出卖家国,其罪四也;贻误战机,为祸一方,其罪五也;收买民心,意图不轨,其罪六也;枉杀人命,不顾地方,其罪七也;收受贿赂,贪墨银两,其罪八也;截留税收,无故徙民,其罪九也;因私废公,为己谋利,其罪十也!

“列位,大家可知道方才柳某说的这十大罪状是什么吗?”柳千言神色激愤,“这边是当年先帝下的诏书!褫夺赵王一切职务并全国通缉的罪名!

“他实在是个十恶不赦的大罪人!现在,柳某便和大家逐一分析一下,这十大罪状!”

当今并不禁止民间议论国事,但是非议君王却是极大的罪名,茶馆里来听书的人不过是图个热闹,谁都不想惹麻烦上身,于是三三两两呼朋唤友,准备离开。

谁知道柳记茶寮的门窗都在瞬间被关严了,柳千言容颜扭曲狰狞,“今日若是不听完了这段书,谁也休想离开!”说着抽出一把钢刀来,“砰”一声砍在了自己面前的书桌上。

雪亮的刀光把底下的听众全都震慑住了,随着这一下,内堂里冲出来是几个彪形大汉,再这样寒意渐浓的深秋还是光着膀子的,每个人怀中都抱着一把鬼头刀,神色凶悍,大有不听话便上前砍人的架势。

一屋子的听众全都啖指咬舌,浑身发抖,一声也不敢吭。

顾倾城皱着眉道:“怎么回事?”

萧凤梧伸手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,“先静观其变吧。”

柳千言跳上桌子,叫道:“咱们先说这第一罪,什么是抗旨不尊无父无君呢?那就是说,先帝下了圣旨他不遵从!当时作为领军大帅,只要挥师而进,便可把陈国拿下,可是他竟然因为一己私利,不顾国家大义!

“先帝对他而言既是父亲也是君王,这样不听话不是无父无君又是什么?咱们各自家中若是儿女不听话了,还要打板子呢,何况是涉及到国家大事,先帝这般处置他根本一点都不过分!

“第二罪,欺瞒军务任意升降,是说他行事独断专行,把国家的军队当成他自己的私军,想用谁就用谁,想贬谁就贬谁,甚至上阵杀敌的大将一言不合就会被他砍了脑袋!

“军中发生的事情,他从来都不上奏朝廷上奏先帝,一切唯我独尊,所以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狼子野心!

“再说第三罪,谎报军费,挪用军款,还用解释吗?就是说明明只有这么多人的粮饷,他偏偏两倍三倍的跟朝廷讨要,这是什么缘故?他不是为了打仗,而是为了给他豢养私军积蓄力量!挪用军款,他善于买名声,经常拿军款来接济百姓,就是为了得到百姓们的拥护!

“除了这些,他还拿着军款去做买卖,投机倒把,要不然,他手里能有那么多银子了?说他是蛀虫一点都不为过!”

关闭